條碼等級標準
2022-12-29 17:45:47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制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我國對條形碼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二維條碼技術。
條碼符號標準
每一種條碼符號(即一種碼制)都有一個標準,該標準對條碼符號的編碼方案、譯碼算法等進行標準化的定義和描述,并對條碼符號的技術參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些要求是該種條碼符號的基本要求,條碼符號首先應該符合條碼符號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39條碼標準,UCC/EAN-128條碼標準等。
條碼等級劃分的標準及技術要求
根據條碼檢測所得的曲線參數(小邊緣比度、解碼性、條空對比度、解碼能力、缺陷度)的評定等級中低的那一級就是該曲線的等級。各參數的等級及掃描反射率曲線的等級用字母A、B、C、D和F表示,分別對應國家標準中的4、3、2、1和0,國家標準要求符號等級不低于1.5/10/670,其中:1.5為整個符號質量等級;10為測量孔徑參考號;670為以納米為單位的量高反應波長。
A級條碼對應符號質量等級:4.0-3.5;
B級條碼對應符號質量等級:3.4-2.5;
C級條碼對應符號質量等級:2.4-1.5;
D級條碼對應符號質量等級:1.4-0.5。
F級:不能識讀
A級條碼通常能被很好地識讀,適用于各種場合。
B級條碼在識讀過程中的表現不如A級,符號可能需要重復掃描。
C級條碼通常要使用能重復掃描并具有特殊的多條掃描線的設備才能獲得好的識讀效果。
D級條碼可能無法被某些識讀設備識讀。
F級條碼是不合格品,不能使用。